据外媒报道,2016 年 12 月 6 日,一个高能粒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从外太空飞向地球。这种粒子–一种电子反中微子–在南极冰原深处撞击了一个电子。这次碰撞产生了一个粒子,它迅速衰变成一团次级粒子并触发了部署在南极冰川中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IceCube Neutrino Observatory)的传感器。
据外媒 CNET 报道,2019 年 10 月 1 日,地球被一颗几乎以光速运动的、看不见的高能宇宙子弹击中。实际上,每秒钟都有数万亿颗这种星系间的子弹穿过地球,但人们却毫不知情,对此人们不必太过担心。但下面这个要介绍的这个特定抛射物却非常特别。
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最新研究表明,通过重连磁场线,我们可从黑洞中提取能量。这听起来有一定的科幻色彩,但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就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预言——旋转的黑洞拥有大量可利用的能量。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我们通常所见的物质往往是气态、液态、固态三种状态。现在,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物质状态。
来自中国探月工程的消息,“嫦娥四号”着陆器、“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北京时间 12 月 22 日 5 时、21 日 19 时 22 分完成第 25 月昼工作,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月夜休眠。
量子理论认为,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但我们只能在这里或那里观察到它,因为观察会导致坍缩,粒子会随机出现在两个位置中的一个。但问题是是什么导致了量子态坍缩?物理学家对此有争论,他们提出的一种解释是引力假说。但根据意大利 Gran Sasso 国家实验室的,引力。
大家应该知道,夸克(Quark)是(目前人类已知)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通常2-3 个夸克结合形成强子,包括我们很熟悉的质子、中子。那么,四个或者五个夸克能组成什么呢?
图片来源:XENON 合作组 昨日,一项关于暗物质搜寻的新进展在各大科学网站刷屏。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在 XENON1T 暗物质探测器中发现了异常信号,这个信号可能来自人们苦苦寻觅的暗物质粒子——轴子。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这些信号也可能存在其他解释,并且目前的置信度距离宣称“新发现”还有相当的距离。